“游艺市场”是西安的一个老地名,已经叫了八十多年啦?是一个土得掉渣的所在,老西安人至今常常挂在嘴边。其地方位于解放路与东新街什字西南隅,面积3600平方米,共有门牌1至157个号,多为破旧的一坡房,住着270多户,1000多人,属新城公安西一路派出所管辖。
我写游艺市场,当然首先要查阅资料,读很多在这里生活过的居民写过的游艺市场的文章。其作者还有我的朋友周大鹏、李连源,有田克恭、武元才、雷晴波等。
20世纪30年代,游艺市场就已闻名遐迩西安城。有说它创建于“七七事变”之后,到1938年形成市场,为当时西安城里说书的、唱戏的、变戏法的、卖大力丸的、玩杂技、耍猴的、卖狗皮膏药、和开小吃店、食品铺的地方。当然同时还有“赌馆”“烟馆”等,解放后连同“花馆”,都被政府下令取缔而扫除一光。
“游艺市场”当年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封闭式的场院,有南、中、北三条并排东西走向的很狭窄巷道子,三条巷道都东邻解放路。加上在中间和北边的两条巷道的东口,这总计五条巷子有五个大门。其中四个大门是对开的两扇门,另一个则是转轴门。时用青砖砌的大门,门上都盖有门楼,半尺多厚的门板,上面均有铁包钉包裹。这种样式你进西安城墙南门的永宁门应该接触过,一些西安的老宅院,例如兴隆巷42号高培支旧居的大门也和它类似。这些大门的门框、柱顶石(即柱子下面作基础用的石头)用的都是青石,从遗存的老照片上看,其柱顶石2009年拆迁时还摆在街上人行道旁边。
游艺市场北边是游艺四街口的益民食品店。再远处是西安东新街清真西寺和西安城里最早建立的清真女寺,南面则是益群泡馍馆、珍珠泉浴池,再远一点是新民戏院,后来的解放电影院。
游艺市场中间基本以游艺二街划界,分为南北两片。南边主要是唱戏、说书、杂耍、练拳、耍猴的等盘居的地盘,大小场子挤成一堆最少也有数十家。游艺市场里的南半区,被老西安人称为小梨园。“梨园”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,西安最负盛名的“梨园”之地在东大街上骡马市,那里有“梨园会馆”。有人说游艺市场被称为小梨园,它的形成和得名,其实主要是相比于骡马市的。
周大鹏文中的游艺市场,曾被誉为西安的“天桥”,这是和北京天桥来比的。虽然西安的游艺市场属于不太入流的江湖艺人汇聚的平民市场,但其实与北京天桥无法相比,咱西安的所谓“天桥”,要比北京天桥不知低了几个档次。
另外,游艺市场周围,主要是北面,也是妓女聚集花馆的窝子,而且当年是西安这个行当里最为低档的,与同处解放路距离很近的民乐园都无法比。游艺市场附近的花馆妓院里的风尘女子属于下九流,一般接的客都是普通的干苦力活的平民百姓;民乐园那边花馆里妓女属于上九流,招呼的客多都是有钱人,嫖资都相差好几倍。这里还是地痞流氓和帮会中的恶棍经常骚扰光临之地,看演出不仅不给钱,还要调戏女演员,有时聚赌胡闹,吸大烟,还踢摊子,砸茶馆。
游艺市场创建于1937年7月7日 “七七事变”,即“卢沟桥事变”发生之后,比国民市场晚。地方原来是五亩农田,属本地住户刘文忠所有,当年被一个叫赵雄飞的人租赁下来,建房造舍,还在市场内立杆走线,安装了电灯。但开始招商时,颇受冷落。游艺市场草创之初,里面仅有一个剃头铺,一个河南人开的小饭馆,还是荒地,准备向小商小贩出租。最早来搞演出的,是相声艺人郭继东。
可能作生意的喜欢挤堆堆,背靠着游艺市场,又有两个人租借了市场北邻的15亩农田,创办了三个所谓的娱乐场——当时叫“艺术园”和“艺术市场”。三个均冠以“艺术”的市场联成一体,后来相互贯通了,艺术园和艺术市场内修建了许多低矮简陋的房子,开办成了一批下等妓院。这两个高挂着艺术招牌的场所,实际上只是最黑暗、最丑恶的“人肉市场”。一些逃难来陕的良家妇女,为了生计,在这里卖笑,这真是对艺术的无情讽刺。
而游艺市场,也确实称得上是娱乐场所。1938年后,开始红火起来,来的商户几乎全为外省难民,可谓七十二行,江湖乱道,一应俱全。而据记载游艺市场是1938年被政府命名。就文艺方面说,这里一下成了全西安城曲艺、杂耍演出的中心,也是评剧小戏园的发祥地。虽然难比北京的天桥,但也多少有了些北京天桥的味气。
市场里一下有了四家书社,主要说评书。张玉贵的“玉贵书社”、张科兴的“科兴书社”、张评益的“评益书社”和李玉贤的“玉贤书社”,号称“三张一李”。
张玉贵以说《三国》为人称道,被誉为“说袍带”;张科兴是著名相声演员张玉堂的兄长,以说《三侠五义》名世,人称“说短打”;张评益是评剧女演员张璞真之父,他说《西游记》最拿手,人称“说猴子”;李玉贤则以说《三侠五义》最卖座。
当时唱戏的都在茶社里演出,于是市场里就有了新生茶社、茶社、明星茶社、文和茶社、、春、四茗茶社这六家皆唱河南坠子的。还有四海春茶社、文河茶社、明盛茶社、群众茶社、义祥茶社、连升茶社、文忠茶社”等七家。基本上都是唱河南戏,个别的也有评剧、晋剧。
据说新生茶社是保定人刘默含、刘喜林、刘宝林、刘风林、刘鸿林一家人组成的刘家班,在这里唱坠子、大鼓;文和茶社收留了大批逃难艺人,其中以稽胡子(稽江平)、稽玉兰、稽玉红的稽家班较为有名;明星茶社园主为王保泰,艺人程志学、刘丽云和王丽仙、王富霞的王家班等在这里演出;茶社由坠子艺人马风云(即吴风云)的马家班与赵明兰、赵艳琴的赵家班和程双喜、程喜珍的程家班,三家组成,是张玉贵把他的“玉贵书社”转让出去而改名的,春的坠子艺人曹志明、曹丽云、傅忠凤等在此演唱;四茗茶社系牛树堂办的妓女清唱馆;乐乐居为大鼓艺人孙大王、田大玉演出的地方。
曾任西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任的武元才在《游艺市场与西安曲艺》一文中写有:抗战期间,沦陷区人民大量流入西安,伴随而来的说唱艺人街头卖艺糊口,久而久之,便出现了一些固定的说唱棚社。今日西安的新城区,当时是西安的新市区,空旷荒芜,客籍多聚居在这里。因此,外来的曲艺艺人也都集中于这个地段。解放路中段的游艺市场,就是当年曲艺精英荟萃之地。
解放前,曲艺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曾以集体会员的名义加入西安市戏剧电影同业公会,在游艺市场内建立了自己的组织~西安市戏剧电影同业公会书词组,另有一说叫书词公会。负责人是刘幕韩(艺人)和稽江平(艺人)。1950年,书词公会脱离戏剧电影同业公会,组建了独立的西安市曲艺改进会。会址仍设在说唱艺人集中的游艺市场。首届主任为曹志明(艺人),副主任是赵明兰(艺人);第二届主任为瑞阳(西安市文联干部),副主任是武元才(艺人)和拜贵麟(艺人)。
1955年,曲艺改进会更名为西安市曲艺工作者联谊会,隶属于新城区文化科领导。首届主席为李瑞阳,是张玉堂(艺人)和许瑞麟(艺人);第二届主席为张玉堂,是武元才和赵贵麟。1964年,曲艺工作者联谊会改属西安市文化局领导。
总之,曲艺是游艺市场的一大特色,一直延续了30余年,成为西安市曲艺演出和曲艺艺术人才培养的中心。不幸的是,到了“文化大”期间,这些被称为“封资修”的民间艺社,全被彻底“横扫”光了,1966年游艺市场更名为群众市场,1972年恢复原名。
我的作家朋友中的徐剑铭兄,曾写文章说解放路上游艺市场是他7岁时1951年到西安的第一个落脚地。
剑铭说:光听游艺市场这个名字就够人的。这是从旧社会就是西安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。里边有说书的,唱曲的,耍把戏,撂地摊的还有卖各种各样小吃的,有茶社,还有妓院。
他还回忆说:当年小孩的他曾经把西安城东北区的街巷浪遍了,有解放路火车站、中山门、民乐园、鸭子坑……
我和徐剑铭当年都是编文艺刊物的。我1978年在铜川编《铜川文艺》!80年就认识徐剑铭。我们交换刊物,也请徐在铜川开过文学研讨会。1982年前后我到西安西七路工人俱乐部找过徐剑铭。我们还一起转过民乐园、中山门、游艺市场和国民市场,剑铭兄给我当导游,一路上给我介绍民乐园、游艺市场、民生市场和国民市场(人民市场)说这是撑起解放路半边天的四大市场,游艺市场还是他儿时就住过的地方。
而最后从2008年始的棚户区造的拆迁,到2010年基本彻底被拆除。2009年时,一次去解放路开会。会后几个人听说游艺市场正在被拆迁,于是相约而去。走进乱遭遭已看不出眉眼的游艺市场内的残恒断壁、瓦砾堆一片的空落荒寂萧条的场景。只有伤感。这也算是我和游艺场最后的告别吧!从此后,西安的充满传奇的游艺市场也随之烟消云散,从此不知“游”向何处了。
成都悦恩医疗试管助怀中心
联系人: 微信: 13608003407
地 址:成都地区
广告技术VX:abc0625999